援鄂60天,一起听听14位护士长“最”难忘的抗疫故事

2020-04-20
广东健康   转自:健康届
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在中山一院150名援鄂医疗队员中,有14位来自医院不同科室及病区的护 长,他们是抗“疫”前线每支护理小分队的主心骨,接管了武汉协和西院二个隔离病区,共100张床位,经过60个日夜的生命守护,完成了246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前线故事。

91041587251821023

郑莹,副主任护师

耳鼻咽喉-口腔科护长

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

最让她难忘的是上班第一天,晚上九点下班的队员因为班车安排问题一直在饥寒交迫的等候。她心急如焚,立即多方沟通,打了十几个电话才终于让班车提前开动。凌晨1点多队员安全回来,她悬着的心才放下。 她说,一头一尾最艰难。越是后期,其他医疗队转来及原病区留下的重症患者都是“硬骨头”,一方面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加速患者康复,另一方面组织队员进行体育锻炼、分组交流来鼓舞士气,让队员们能慎终如始,打好最后的攻坚战! 作为“大管家”,她没有辜负医院的重托!

53971587251821174

李智英,主任护师

儿科科护长,隔离病房护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队员们超负荷工作,但是没有人抱怨,看着大家在回酒店的车上累睡着的时候,她很心疼,默默地说:“大家辛苦了,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的。”她所管病区成功救治了150多名危重患者,那60多封感谢信倾注了患者对大家的肯定与感激之情,甚至有一位患者称“她就像是自己的亲女儿”。 最让她感动的是周伟花护士进仓后呕吐不适,谁知第二天,该护士却继续进舱。像这样的护士还有很多,他们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真的让人感动。

48061587251821325

黄天雯,主任护师,

骨显微医学部科护长,隔离病房区护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送行会上院领导的深情高歌和再三嘱咐、队友们毅然断发的场面,都让她毕生难忘。 最让她感动的是日夜守护,精准施护每一位患者,特别是协和西院最高龄97岁的付奶奶,护士们的“爱心粥”活动最让人感动。“抗疫一家亲,爱与您同在”的理念与工作让每一位患者再三感谢以至哽咽流泪。队员率先开展静脉治疗新技术;最先自创康复操,成立“康复加油站”,拍摄视频……为患者康复全力以赴,做到更好。 黄护长不禁感叹:“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小事,对于患者及家属却是天大的事!这小事要多做!”

24651587251821422

黎渐英,副主任护师

肾内科二区护长,隔离病区副护长

她是腹膜透析专科的资深护长,作为抗疫病区的副区护长,她把中山一院精湛的管理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中,实施安全核查,优化工作流程,让护士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 她坦言,那段时间每天接触很多病人,最害怕自己感染后传染给同事,因此非常注重防护及与同事保持距离。当看到经常发脾气的65岁女病人和她95岁的爸爸一起康复出院,对护士不停鞠躬道谢时,她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黎渐英护长表示,难忘每天从抢救危重患者中近距离感受死亡,更难忘每天从康复患者的感恩声中感受活着的美好。

5461587251821522

卫政登,主管护师

重症医学科一区护长,隔离病区副护长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初到武汉,立即成立新病区并在24小时内收满50个危重症患者,工作量巨大。部分同事不适应穿着防护服工作,出现头晕、呕吐,但没有人后退。 工作顺利进行后,更多有技术含量的操作逐渐开展,俯卧位通气特别常见,需要6个护士协助,同事们都会自觉过来帮忙,为挽救患者生命齐心协力,至今未发生一例脱管事件。 “我为自己是护士而骄傲,为同事们奋力坚持、守候生命而感动。”卫政登护长说道。

78271587251821621

彭淑辉,主管护师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长

隔离病区副护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21床的患者在患病初期,为求医去了不下10个医院,都无床位得到治疗,只能在宾馆隔离,直到中山一院医疗队来到协和西院新开病区,才得到救治,此外,病房里的其他3个患者都是如此。这让她切实体会到武汉人民的艰难! 最让她感动的是一位86岁的婆婆在护士们爱心接力喂饭和爱心接力康复训练下,从开始只能喝粥到可以吃肉和青菜;从只能床上运动到下床走动;从原来身上各种管道到全部拔除,婆婆一天天好起来了,出院前装了一大袋东西要送给她,这让她感动得落泪。

11081587251821719

王东芳,主管护师

耳鼻咽喉科鼻专科护长

隔离病区护理组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42床患者入院时病危,不肯佩戴无创呼吸机面罩。她就一直在床边握住患者的手,耐心解释、安慰,患者终于配合地戴上面罩,之后,她每天像往常一样鼓励陪伴患者,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最让她担心的是组员感染,作为组长,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保证护理质量之外,还要在入舱、舱内工作、出舱的每个环节关注每一位组员的防护安全。“我们都做到了零感染,非常开心!”王东芳护长说道。

13771587251821820

杨云英,主管护师

放射治疗科护长,隔离病区护理组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因骨髓抑制免疫力低,出现呼吸窘迫,心脏骤停,在抢救时,杨云英护长护目镜起雾,让她内心无比着急并暗暗发誓:解决起雾的困境,才能更好地为抢救赢得时间!经过她改良,护目镜不再起雾了。 在为一位高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虽然患者合并心脏病及手术史,血管情况差,静脉置管难度大,但杨云英护长凭着过硬的技术,顺利置管。面对同事的称赞 ,她淡淡地说:“大家都齐心协力救助患者,我只不过是用专业特长,为病人赢得一线希望,出一份力。”

56761587251821923

龙英华,主管护师

风湿免疫科护长,隔离病区护理组长

她是静脉中长导管置管最多的一位逆行者,还是一位1岁半宝宝的妈妈,她强忍着对女儿的不舍,勇赴前线抗击疫情。 她率先在隔离病房开展中长导管置入术,其中包括2例90多岁高龄且意识不清、肌张力高的高难度病危患者置管。 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她改良护颈枕替代凹槽枕,有效减少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在队员心目中,她是有担当、有创新、敢拼搏的好组长。

21841587251821995

邓秀梅,主管护师

内镜中心护长,隔离病区护理组长

最让她难忘的是第一个班,2月9日,凌晨5:00—9:00,这是邓秀梅护长来武汉的第一个班,共接管了15位患者,当她一投入工作,便忘了所有的不安! 尽管护目镜起雾凝成水珠,全身闷热、汗水直流;尽管每个患者都处于血氧不足状态,血管条件不好;但吸氧、抽血、监测血糖和生命体征、湿化瓶加水等一切工作顺利完成,她说:“为自己点赞,这是好的开端!”

60601587251822068

雷阳阳,主管护师

超声医学科护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

让她最难忘的是一位女患者,因为病房护理人员作了调整,敏感的52床杨阿姨开始坐立不安,见到防护服上写着“中山一院”的队员就说:“你们优秀的团队走了,我没人照顾了。”为了缓解阿姨的紧张情绪,雷阳阳护长便对她展开了心理疏导。“您放心,您没出院我们是不会走的。”为进一步关注阿姨的心理情况,两人互加了微信,以便问候和及时满足她的需求。 出院前一晚,阿姨表演了一段黄梅戏送给雷阳阳护长,并在感谢信中写到:“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重新振作,你们都是我的家人!”

18071587251822157

谢品燕,主管护师

妇科四区护长,隔离病房护理组长

最让她感动的是第一次进舱,当队员们进入病房,才发现实际困难远比想象中严重,30个病人,大多是重病。大家面临着环境生疏、流程不熟,物品、药品不足,防护服密不透风、护目镜起雾等困难,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尽管身体闷热憋气、眼前雾气朦胧,大家一刻也不舍得停歇,抢着做最危险、最累的活,那一刻,她无比感动,内心被这些朴实而炙热的心触动。这就是大家用生命在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

51041587251822304

陈志昊,主管护师

产房护长,隔离病房护理组长

最让她自豪的是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护长,独自担任了隔离病房护理组长,带领队员们护理病患。休息时,小伙伴们便在群里虚心请教和讨论遇到的问题,比如气管切开的护理等。起初只有少数气管切开的病人,到后期几乎都是气管切开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复杂。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坚守到最后。他们团队汇聚了各专科护理的精英力量,当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出院时,他们内心是骄傲的,是自豪的!他们虽是90后,但在抗“疫”前线,也能独当一面,救治病人,散发青春的光芒!

85071587251822376

陈少斐,主管护师

东院观察区护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直照顾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由于隔离及治疗时间长,患者信心不足,心理负担重,产生了焦虑情绪并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 作为急诊科护长,她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该患者应排除器质性心脏问题,她及时汇报情况并协助医生做心电图检查,最终检查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患者的心脏是正常的。 她通过微信与患者拉近距离,进行及时、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患者的心态也慢慢地调整,最终康复出院,他们由护患成为了朋友。这就是她对中山一院“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医训的践行。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中山一院的每位护理人员

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

作为护长的他们

更是在疫情中冲在了最前面

用专业、爱心和技术,诠释着中山医人

“崇德、敬业、求精、图强”的精神

致敬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们!

来源:中山一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