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的三大类

2020-04-28

来源:钛媒体

从非医疗机构进入医疗领域的切入角度,我们将非医疗机构分成几大类:

第一类是从产业整合的角度切入医疗领域的非医疗机构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复星、华润。他们以产业整合者的身份切入到医疗行业,慢慢开始竖立整个医疗行业的霸主地位。复星2010年收购和睦家、安徽的济明肿瘤、宿迁的中吴医院、广州的南洋肿瘤、岳阳的广济等医疗机构,从快速的攫取民营容易啃的标的开始建立自己的壁垒,从药切入逐渐成为实体医疗的一个集群。

2012年4月,华润医疗与昆明儿童医院开始合作,华润占股66%,昆明卫生局占股34%,此时拥有900张病床,2013年并购之后,年门诊量就过百万人次,年出入院的患儿4万人次,年手术一万例,最高日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从并购之初2012年昆儿年收入3亿,到2013年4.6-4.7亿,到2014年5亿,收入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排名前三的大型综合儿童医学中心。

近期,华润事实上收购了凤凰医疗(中信也入股)。当我们从华润医疗的起始时间看,你会发现当年海鹏(冯唐)在组建华润医疗的时候,可能他的想法仍然是打通华润医疗、华润医药的整个产业链,但是客观上讲,它已经在以医疗行业整合者的逻辑去做,一步一步成为了亚洲最大、床位最多的医疗实体集团。

第二类是从社区开发的角度进入医疗领域的地产公司。

万科是其中的典型。万科从2012年开始在深圳、上海建设高端的国际儿童医院,后续在广州、深圳、上海社区储备医疗资源。2015年,位于上海红桥医疗区的万科国际儿童医院正式开业。

万科、与布莱根女子医院合作的恒大、万通、阳光100等地产公司都属于第二类非医疗机构,即地产公司将医疗作为商业属性的一部分,从社区增值的角度,以社区开发的逻辑进入医疗领域。

第三类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进入到医疗领域的非医疗机构。

2013年凯雷将50亿美金投入到中国和印度的医疗机构;摩根斯坦利建立15亿美金的基金开始关注整个医疗投资领域;弘毅在投资很多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实体医疗资源;还有保险公司,如阳光保险控股的阳光融合医院;泰康50亿人民币买入南京仙林鼓楼医院80%的股份,随后开始在全国建立养老社区,配套专科老年的护理医院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