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美学与黄金分割律

2020-05-06

pexels-photo-301290.jpeg

黄金分割律是指 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经典的比例标准。它是基于一个整体中两个不相等部分的比例,即小的部分和大的部分的比值等于大的部分和整体的比值。运用到一个人像图式中,黄金分割律规定一个人从脚到膝盖的长度等于这个腿长的一半,同样地,腿的长度是整个身体高度的一半。一个矩形所谓的理想比例也是由黄金分割律决定的,在一个符合黄金分割律的矩形中,长边与短边构成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相等。这个比率计算出来的比值大约是0.618,或近似地等于5比8。因此根据黄金分割律构思和绘制度矩形中,短边大约是长边长度的0.618。基于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公元前1世纪,维特鲁威计算出来这个比率,并且写入他的著作《建筑十书》当中。在这部著作中,他建立了柱式、空间和整个房屋的标准的建筑比例,当然他也提到应该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应当改变。


人体美学观察受到种族、社会、个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牵涉到形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只有整体的和谐、比例协调,才能称得上一种完整的美。本次讨论的问题主要为美学观察的一些定律   。

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方面以头骨和腿骨变化最大,躯体外形由于近似黄金而矩形变化最小,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广之,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 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人体的黄金分割点:

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

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

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这分割点;

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颏唇沟: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

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

人体的黄金矩形:

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

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

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

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

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

牙轮廓: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人体的黄金指数:

鼻唇指数:

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目唇指数:

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0.618,作为一个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

(二)比例关系 是用数字来表示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用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为基准,来判定它与人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同身方法。分为三组:系数法,常指头高身长指数,如画人体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时为头高的五倍、立位时为7或7.5倍;百分数法,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两分法:即把人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小的部分为脐到头顶。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停五眼。三停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