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的“已知数”

2020-04-07
来源:   中国健康网
A+A-
    □记者 王潇雨
    眼下,不断被检测出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成为公众的关切。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多位专家提示,基于病毒学原理、临床经验和现有研究,公众需要做好防护,但也不必过分担心。
    无症状概念可能被误读
    梳理近期文献可以看到,学界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不尽相同。
    2月17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完成的大样本量研究论文,报告了截至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的情况。这7万多的样本包含4种类型:确诊病例(61.8%)、疑似病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4.6%)、无症状感染者(1.2%)。
    国际期刊《自然》3月20日发表的《隐性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新的疫情》报告指出,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且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低。这篇论文将“无症状”和“症状轻微”合并探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则认为,由于防控措施“关口前移”,对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发现了一些还没发病尚处在潜伏期的感染者,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其实是处在感染的“无症状期”,严格来说,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因为部分最终可能会发病,而部分始终不发病的才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3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于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针对公众关注的无症状感染者情况表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是阳性者。
    据了解,目前无症状感染者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蒋荣猛指出:“即使是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因为症状轻微或不能正常主诉(如失语的老年人、儿童等),或因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干扰,导致信息采集偏离。”
    据报道,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共3711人都接受了病毒筛查。截至2月21日,检测阳性的有634人,其中328人没有症状,估计无症状感染率为17.9%。3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对无症状感染者还没有具体数字和详尽研究。
    无症状感染者有一定传染性
    “有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0%,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论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陈奕团队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41卷)上的研究论文,这项前瞻性研究是对宁波市新冠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2147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得出的。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蒋荣猛介绍,理论上讲,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不太容易排出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较低,传染性应该低于有症状的患者。但是,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存在病毒,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如果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传播可能。
    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人会有抗体。3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提出,除“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常指核酸)检测阳性”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也为无症状感染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病毒感染的标志,和是否有传染性无关。”蒋荣猛介绍。
    较早前,英国提出群体免疫的社会防控策略,引发广泛争议。德国病毒学家德罗斯滕指出,群体免疫就是让大多数人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一直没有发病,会对身体有伤害吗?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教授认为,无症状感染不会造成伤害,只会让人们获得性免疫。
    成为重要监测目标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不断深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8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就将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管理,在其后的修订过程中均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者,则继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3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从SARS到COVID-19”研讨会上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3月30日接受央视连线时表示,对无症状感染者一定要早检测,尤其是对有过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这一类人。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接触史,可通过大数据手段把他们找出来。
    常继乐介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主动监测发现,有4个发现途径:一是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三是传染源的追踪,四是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人员进行检测。
    但蒋荣猛也提示,如果没有症状,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除非参与调查,没必要去检测;如果核酸阳性、无任何症状,不需要过度关注,也不需要特殊治疗,配合疾控人员做好隔离和观察;如果是单纯抗体阳性,说明已经产生了免疫力,不用担心传染性,也不用担心会发病。


分享